【雜談】移軸轉接環全自製 - DIY移軸轉接

 
各位~我超二流~

 

關於本文

 
本文主是移軸轉接完自製的紀錄,文章前半段會帶過目前移軸方案,淺談移軸的功能,以及全景合成的前世今生。下半段是移軸轉接環設計和製作過程,最後是成果和雜談。

前言

 
什麼是移軸(tilt shift)?之前一直很好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個相對冷門的東西怎麼這麼少人使用讓我十分好奇;然而移軸這個技術實踐相當困難,原因不外乎成本。移軸早在大型相機上面就有了(由於手邊沒有資料所以不敢斷定出現時間),購買大型相機是成本相對較高的方法,但受限於重量、成本、必須用底片或拍立得,又或者是用昂貴的數位機背轉接。另一個方案是專門的移軸鏡頭,nikon 跟 canon有一套完整的一軸鏡頭,早期移軸鏡頭價格相對便宜;然而早期的移軸鏡頭雖然價格相對便宜,卻只有(shift)功能。最後一個是成本和移軸鏡頭差不多的移軸轉接環,選擇多且自由,分成各種卡口,又分成(tilt)、(shift)、(tilt&shift)三種方案,後者最貴,台灣這邊陸制kipon佔據了整個市場,國外有arax、fotodiox兩個品牌推出轉接環,另外哈蘇則有flexbody、arcbody種款轉接套件。
 
 

 

淺談tilt&shift過去與未來

 
移軸功能尤其title功能是大家最熟,又被稱為玩具效果,可以把街景拍攝成類似微距攝影短焦的效果;但是不為人知的是tilt功能能夠【移焦】讓焦段變短,也能夠變長,常應用在商品攝影。
 
另一個移軸功能shift也鮮為人知,主要應用於建築攝影,目的在於校正移動視角時造成的梯形變形,讓垂直線和照片的眶保持水平。
 
最後一個是用shift合成全景,也就是本文的目標。使用移軸的全景和我們現在所知道的VR全景合成是不一樣的,嚴格說起來【移軸全景合成】是VR合成的概念前身,這種合成影像的概念也可見於早期航空攝影,也就是間諜攝影,早在一次大戰就有用飛機觀測的先例,至於是否使用攝影我手邊沒資料,而我們熟知的【黑貓中隊】使用的U2偵察機上裝有攝影機。航太技術出來以後則有衛星攝影,移路再延伸到當今google map的VR地景攝影,到目前為止的全景合成已經結合3D影像合成的境界了。
 

設計

轉接環的設計完全摸不著頭緒,研究過不少資料,我發現不少玩家用各種方式土炮出自己的轉接環,方法五花八門。其中國外的玩家為了拍攝微距和移軸設計了一個轉接環,並且提供了3D模型。研究過國外玩家的模型後對移軸有了一些概念。

 

 
國外玩家的設計的本質是微距,所以沒有法蘭具的負擔。我想讓轉接環盡可能符合F接環法蘭距,讓手邊的nikon鏡頭可以正常發揮
 
做這個轉接環我考慮到幾點:
 
1.便宜
2.簡單
3.盡可能讓鏡頭正常發揮。
 
於是乎我用2mm黑色卡紙製作,卡口使用機身蓋和鏡頭蓋,結構部分捨去tilt功能,用紙板堆疊彌補法蘭距,最後會剩下0.5mm的法蘭距誤差
 
在3D軟體上模擬大致上是這個樣子,E卡口扣除F卡口法蘭距之後轉接環就剩下28.5mm的空間,用軟體模擬過數據和結構馬上就動工了。
 

製作

製作過程在結構上,考慮到材料做了不少修改,讓結構更簡單更好製作。

 

 
卡口使用機身蓋和鏡頭蓋,去頭之後用卡紙挖洞把卡紙卡蓋子外圍的環上,這樣就確保卡紙的結構可以保持水平了。

 

 
滑動結構開口做了不少調整,設計開口規格要考慮到兩點:
 
1.滑動結構移動之後必須蓋住開口(多了就漏光了)
2.開口必須不遮蔽住像場
 
經過測試nikon af nikkor 50 mm 1.8D這一顆鏡頭進框範圍後玉直徑23mm但實際上開口最短10mm,移軸15mm仍然可以成像不會被遮到;但最後考慮到要上下左右移軸也沒用到這麼窄的開口,最後開口開了30X30mm。

 

製作總結:

先說設計缺失,開口設計會遮住光圈全開的像場,照片邊緣明顯失光;但是失光部分同時是成像邊緣影像模糊,且光圈5.6沒這個問題,也不算太大問題。

結構上面受限於材料,沒辦法設計太精細的結構,甚至在製作的時候我很害怕會撐不住鏡頭重量,但是事實證明只敢足夠堅硬;然而在移動時因為公差太大,結構會被擠壓,使用過程壞過不少次。

原先設計能移動四個方向,因為公差問題,其中兩個方向擠不進去。


成果

拍攝的像果如預期,效果十分滿意,和成的方法可以參考HDR合成那一篇文章,過程差不多,在camera raw上面選取照片點選右鍵改成【全景合成】即可
 


 

 

 


雜談

 
這邊想要談談前面說到的話題,移軸怎麼這麼冷門,以下都是個人見解。個人認為原因有三個 : 1. 修圖軟體出現  2.高像素數位相機出現  3. 泛用範圍狹窄。
 
第一點最為致命,這也是多數人會有的想法,能用軟體校正哪還需要用移軸;然而對後製有知識的人都知道後製會破壞影像,校正會犧牲畫質,讓校正過的地方模糊。第二點是基於第一點,既然校正會犧牲畫質,高解析度照相機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更大的解析度經過編輯最後壓縮成所需的解析度之後,畫質犧牲就被彌補過去了。第三點是冷門的原因,移軸只因【玩具效果】為人所知,移軸主要應用也只用在商品攝影和建築攝影。
 
結論來說,對於業餘人士來說玩玩相機上的【玩具效果】或是用PS校正就能有接近移軸的效果,對嚴苛的專業人士來說更專業的高解析度相機能夠彌補校正的畫質損失,而移焦(tilt)功能能夠用【景深合成】取代,絕大多數效果在軟體上能夠完成,那麼誰還會要一顆昂貴的移軸鏡頭?對建築攝影也許是另一回事,由於拍攝建築的透視變形比起靜物更嚴重或許還需要一顆移軸鏡頭,在業餘領域是如此;但是專業領域建築攝影卻完全能夠用3D繪圖取代。
 
最後移軸的使用空間夾窄道剩下玩票性質及一些光學上無法取代的功能,目前為止我都還沒談到多數人拍攝的習慣,移軸不是多數人的選擇,因為他不適合趕進度、趕時間、掃街快拍、輕鬆拍...等等講究效率的拍攝習慣,且更方便的手機拍攝功能及APP都能取代電腦上繁複的軟體修圖,手機畫質即使經過校正和後製,一個巴掌大的螢幕畫質損失根本不重要,移軸被淹沒在眾人視角以外就不意外了。

留言

熱門文章